高频焊接与电阻焊接之间的区别

次浏览

       高频焊接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发明并应用于生产的。它是利用流经工件连接面的高频电流所产生的电阻热加热,并在连接面添加焊料(如铜、银、铝)和助焊剂,使焊料在工件金属间熔化实现两种不同或相同的材料相互连接的一类焊接方法。它类似普通电阻焊,但存在着许多重要差别。
        高频焊时,焊接电流仅在工件上平行于接头连接面流动,而不象普通电阻焊那样,垂直于接头界面流动,高频电流穿透工件的深度,取决于电流频率、工件的电阻率及磁导率。频率增加时,电流穿透的深度减小,而且分布也更加集中。通常高频焊采用的频率范围为30~100kHz,有时也使用低至10kHz频率。但都远高于普通电阻焊所使用的50Hz频率。由于高频焊接时电流集中分布于工件表面很浅很窄的区域内,所以就能使用比普通电阻焊小得多的电流(能量耗损也小得多)使焊接区达到焊接温度;从而可使用比较小的电极角头和角头压力,并能极大地提高焊接速度和焊接效率。另外,高频焊可以是两种不同或相同的母材进行焊接,比如钢和铜,铜和银,普通钢和特殊钢,钢和铝等的焊接。
       要成功地进行高频焊,还必须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金属种类和厚度等。连接表面材料的较厚处材料散热和吸热速度过快,会削弱焊缝的质量。所以焊接材料较厚的速度,就要比薄的的快。高频焊时,满意的焊缝通常就是在大气气氛中生产的;高频焊时,除焊接某些紫铜件外,一般都需要使用助焊剂;只在焊接像钛等与氧和氮反应非常快的一类金属时,才需用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碳钢和许多其他合金时,在通常焊接过程中甚至还可以用水或可溶性油做为冷却剂喷浇焊接区。
高频焊接与电阻焊接
顶一下
踩一下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